一、初建规模
一九五O年七月,为了发展老解放区教育事业,奉上级指示,滨北中学在胶县的前师部更名为“诸城师范学校”后,即着手在诸城建校,校址仍在抗战期间国民党所办的山东省立第十三中学旧址(现实验中学校本部)。一九五一年二月和七月分两期全部由胶县迁来诸城。同时,招收前师十一级一个班,招收初中一级一个班之后,学校继续开展建校活动。原滨北中学旧址的所有校舍,因历次战争的洗劫、日本侵略军和国民党匪军的屡次破坏,剩下的建筑物仅有一座大成殿和九间房,其余均荡然无存,荒草没膝、瓦砾遍地,在诸城县委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自一九五O年冬至一九五二年春,在这荒芜的废墟上建起了办公室两排,每排九间;学生宿舍十一排,每排六间;教室两排,每排十九间。一九五二年夏,第三排教室竣工,宿舍扩至十二排,部分在校外居住的学生全部住进了崭新的宿舍。另外,全体师生,用自己的双手,修起了操场,栽种了树木。经过半年的建设,新校舍初具规模,校貌焕然一新,学校总面积约100余亩。
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一) 主要政治运动
一九五一年,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全校师生投入了轰轰烈烈的“镇反”运动。积极开展社会宣传,帮助政府检举揭发。在校内通过忆、查、找,对历史上有问题的人员,开展揭发检举活动,了解其真实历史面目,使学校阶级阵线更加清楚。
一九五二年,学校开始进行“三反”、“五反”运动,对资产阶级的“五毒”行为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对查出的大小经济问题,分别进行了定案处理和教育工作。同年七八月间,在“镇反”、“三反”、“五反”取得胜利的基础上,为了团结教师,促进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在胶州专署集中进行了思想改造运动,在教师队伍中克服了形形色色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初步树立了阶级观念、劳动观念、群众观念和革命人生观,提高了做人民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加强了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团结,使广大师生进一步明确了为谁而教、为谁而学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目的,出现了同心同德、团结友爱、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局面。
一九五五年秋,全校教职工集中胶州专署,参加“肃反”运动,历时四十多天,通过这次运动,使全体教职工受到了一次课外的阶级教育,阶级觉悟和政治思想觉悟有了较大提高。
(二) 教学工作的开展
一九五二年秋,学校由初师改为中师。同年,招收了中师一级两个班,学生99人;同时,还招收了前师十四级一个班,学生50人。一九五三年夏,唯一的一个初中班(中一级)提前半年毕业。一九五四年春,为建立实习基地,将原城里完小,改为诸城师范附属小学。是年,前师班不再招收高小毕业生,只培训各县保送来的小学教师,分别于二月和九月,招收了学员235名,学制仍为三年,开设前师课程,故续编为十五、十六级。一九五六年夏,因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招收四个中师班的同时,又招收了三个后速师班。一九五七年夏,后速师三个班和前师的两个班同时毕业,从此停招前师班。计从复校以来,前师毕业生共有十六届,达1300多人,他们大多数坚守在教育岗位上,为培养祖国的花朵,献出了自己的青春。(这一时期的教学工作,主要抓了如下几个方面:
1、树立以教学为主的思想,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
自一九五二年上半年开始,学校领导加强了对各教研组的领导,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开展了群众性的教学活动,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学座谈会与学习座谈会,每学期有目的有侧重地组织小型观摩教学、重点教学、示范教学。一九五四年,各教研组加强了专题研究活动。一九五三年,实行教室值日制度,一九五四年发展为班值日制,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五七年,教育工会组织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生产会议,对推动教师备课,配合教学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2、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重视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各科教师对所讲教材,力求正确和符合科学观点的要求;按照教学计划,详细研究各单元的地位、作用,以及各节之间的关系和新旧教材的联系等,充分注意教材的系统性。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新旧社会对比和阶级教育,重视发挥教材的思想性,同时,还注意贯彻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教具,进行授课,多数教师十分重视语言的直观性,对人物描写、故事的叙述,力求形象生动。
加强教学工作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考核。学校领导按时检查各教研组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导处抽查教研组教学计划及教案,教研组按时检查本组教师的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及进度;各科教师在完成每一单元教学任务时,通过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与学生的反映,分析检查本人在教学中的优缺点,进行记载,作为期终总结的内容,为教学提供依据。对学生除考试外,还重视日常检查工作,在批改、记分的同时,还进行检查、小结,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质量。
3、注重专业教育
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五六年,学校贯彻了师范规程草案,根据师范专业特点,加强了师范专业教育。
加强了对附小的领导。一九五四年春,为建立实习基地,将原城里完小改为诸城师范附属小学,并加强了对附小的领导,统一了师范和附小的校历。从此年开始,师范教师给附小教师开设专题讲座,帮助附小教师提高政治与业务水平。一九五五年,附小教师和师范教师相互沟通业务,师范派人员参加附小各种教学会议,还建立了师范与附小教师相互听课制度。一九五六年建立教师到附小工作日。
一九五四至一九五七年上半年,各班还普遍建立了与附近各小学的固定性联系,定期举行联欢,定期访问,指导少年儿童的文体活动。各班也非常重视组织以专业思想教育为内容的主题班会,以教育战线上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形象感染学生。
其次,加强和改进了对毕业生的联系工作。学校于一九五二年、一九五四年、一九五六年,各召开了一次毕业生代表会议,代表由各县教育局选派,参加代表会的人员绝大部分是出席过省、专区或县的优秀教师会议的毕业生,他们将优异的成绩与丰富的工作经验,向母校师生汇报,他们的模范事迹,使全体师生受到极为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一九五六年上半年,建立了学校附近的毕业生返校日,下半年,学生会建立了毕业生联络小组,经常以通信、访问等形式与毕业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宣传他们的工作经验及工作成绩。
再次,建立平日教育见习、实习制度。见习、实习制度于一九五二年正式建立,一九五四年又制定确立了实习生规则,制定了实习成绩评分标准,到一九五五年,已形成了一套包括听课、示范教学、重点试教、表演教学、一日值日等活动的完整的教育实习体系。
由于学校和班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专业思想教育活动,使学生对人民教师的光辉职业有了正确的认识,牢固地树立了立志从事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提高了业务能力。学生在毕业后,绝大部分能胜任教学工作。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一九五七年,毛主席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重要指示,在全党开展了大规模的“反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及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我校全体师生奋起响应。为帮助党内整风,开展了大鸣大放,接着开展了反右斗争,但是斗争有些扩大化,我校有4名教师被错化为“右派”。
一九五八年,党的八届二中全会后,全国掀起了大炼钢铁的高潮,学校全体师生基本上放下了书本,投入了大炼钢铁的运动,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工作,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一九五九年,开展了“反右倾”、“鼓干劲”运动,全校各教研组及班主任、各科教师都制定了脱离实际的“跃进计划”。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口号的指导下,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任意取舍,减少了课程、压缩了教材,过多地增加了政治学习,文化课学得少了,体力劳动无限增多,三秋助农、校办两厂(场)成了学校的主要任务,学生的学习受到了很大损失。
一九五九年六月,学校拆除了建于宋朝的大成殿,建成大礼堂。同年秋,在开展“反右倾”斗争中,校长阎汝瑛被错误地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于一九六O年撤销了党内外一切职务,校长由李次端担任,叶锡山任党支部副书记。一九五九年后,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三年困难时期,学校广大师生,响应党中央“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妥善安排工作和学习的时间,贯彻“抓生活,促教学”的精神,发动全校师生充分利用校内一切空闲地、广种蔬菜、粮食作物,大办工厂(如木工厂等)、农场(包括饲养场),开垦土地30多亩。一九六O年上半年,学校工厂、农厂总收入达3900多元,对师生的生活有了很大补助,度过了灾荒。一九六O年春,为了适应初级中学迅速发展的需要,根据省师范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校学生根据学业成绩和个人爱好,分语文、史地、数理、生化、艺体等五科学习,教学内容是在中师课程的基础上,适当补充、加深、加宽,并研究初中教材及教法,以培养初中教师。
一九六O年秋,招收中师八级共六个班,因生活困难,学生减员太多,合并为五个班。一九六一年,招收中师九级两个班。一九六二年,全国中师无招生任务,由县出资招收中师十级两个班,学生学杂费与生活费自理,培养目标、学制、课程、教材、师资配备均与公费班一样,毕业后任代课教师。
一九六一年,诸城县委对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阎汝瑛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并任命他为诸城第九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一九六二年调回师范,继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职务。
是年,学校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以教学为主,进一步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全校掀起了为社会主义建设而教而学的活动。
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五年,由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政治比较稳定,学校也相对稳定,每年招收四个中师班,学制都是三年,至“文革”前,在校学生十二个班,519人,这期间,党的教育方针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
一是政治思想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在学校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班主任及共青团、学生会、班委会等学生组织,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校会、班会分别间周一次,班主任谈话每晚一次,校报、班报、广播室坚持正常。
二是突出师范教育特点。政治、语文课本的知识高于高中,数学相当于高中,理化略低于高中,并加强了教育学和各科教材教法的教学。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平日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的系统完整的教育实习制度,附属小学成为名副其实的实习园地。同时,面向小学,特别加强学生读、讲、写、说和音、体、美等基本功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与训练。由于抓得紧,要求严,为学生毕业后做一名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小学教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广泛开展课外文体活动。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组织课外学科小组,使课外活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五年,学校附设了各科形式的培训班。一九六三年和一九六四年,曾附设过初中教师培训班。为了适应本县工(耕)读小学迅速发展,提高工读教师的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学校从一九六四年十月开始举办工读教师培训班,至一九六五年十二月结束,先后举办七期,学习时间30—40天,对全县近2000名工读小学教师普遍轮训了一遍。(附表)
四、十年动乱时期
一九六六年六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诸城师范学校从此经历了她历史上最艰难的十年。学校停止毕业和招生,领导机构被推垮,Manbetx710买球专用被取缔,干部教师被揪斗,校领导和部分教师被打成“走资派”、“牛鬼蛇神”,学生停课闹“革命”,学校长期陷入无政府状态,桌椅门窗被砸,图书馆被盗,四十多架风琴无一幸存,教学设备和教学秩序遭到严重破坏,成为全县的重“灾区”。一九六六年八月,原诸城县职业学校改为诸城师范分校,(校址在现紫荆花园小区),在校学生两个班,108名学员,改培养农村技术人才为培养工读小学教师,学制定为两年,社来社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改名不久,学校的正常秩序即被打乱,中师十一级学生本应于一九六六年夏毕业,延至一九六七年秋分配工作;中师十二、十三级两级,分别在校学习了两年或一年之后,就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在没有完成学业的情况下,同时于一九六八年秋离校分配工作,分校也宣布停办,学生全部回家。一九六八年六月,招收了十四级六个班,原定为学制两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缘故,只在校一年半,于一九七O年一月草草结业。一九六九至一九七一年连续三年停止招生。一九六八年“侯、王建主义”发表后,一九六九年六月,师范附小改属城关公社领导,更名为“东方红小学”。
一九七O年,学校经上级批准,成立了党的核心领导小组,阎汝瑛同志任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兼革委会主任。这时,学校一面整修校舍,添置教学设备,到社队进行教育调查,到外地参观访问,拟定教育规划,为恢复教育进行了准备;一面举办联中、小学教师培训班,至一九七二年先后举办中、小学教师培训班五期,培训中、小学教师近一千人。
一九七二年,学校恢复招生,学制改为两年,学生不再按入学先后统排级别,而以新生入学年代命级,是年五月,招收七二级三个班,一百二十人。生源来自诸城、安丘、五莲、潍坊。一九七三年招收七三级五个班,其中语文班两个,数理班三个。一九七四年招收七四级六个班,其中语文班两个、数理班两个,部分学生实行社来社去的招收办法,学生来自诸城、高密、安丘、五莲四个县,毕业生去向为由国家分配和社来社去之分,社来社去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待遇一律由国家供给,标准都一样。七六级三个班,110人,全部为社来社去,均是本县学生,由公社大队推荐,毕业后各回推荐单位,培养目标为初中教师。
是年,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学校成立了政治处。
在十年动乱年代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脱离了正常轨道。在教学内容上,政治课多系“法家”、“批儒”文章;语文课基本变成了政治课,写作课也纯系为当时的政治服务;数学课不重视基础理论,单纯为了实用而学,学生很难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实行课堂授课和开门办学结合,特别是一九七三年以后,教育领域刮起了一股所谓“反对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邪风,反对学生认真学习,把开门办学看作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打破一言堂,批判“三中心”(即书本知识、课堂教学、教师主导作用为中心),提出向工人学习、向贫下中农学习、向实际学习的口号,强调开门办学。理科班曾到高密县农修厂学习三机一泵的安装知识;文科班曾到安丘石家庄大队、温泉大队等边劳动边调查采访,请老贫农讲村史、作报告。那时,不重视学生成绩考核,除了个别的学科进行闭卷考试外,绝大部分学科实行开卷考试。结果,所学的文化知识支离破碎,很不系统,在“极左”路线的影响下,所培养的学生,既缺乏文化知识,又不懂教育理论,许多毕业生很难胜任教学工作,严重影响了小学教育的发展。
五、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九七六年十月,我们党粉碎了“四人帮”,我校也开始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粉碎“四人帮”后,学校全体师生,坚决贯彻党中央指示,坚持以揭批“四人帮”为纲,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揭、批、查运动,肃清是非,消除思想余悸,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诸城师范学校开始复苏,各项工作又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大道。
随着揭、批、查运动的深入开展,学校贯彻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九七七、一九七八两年,学校党总支对历次政治运动中遗留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纠正了以前对某些师生的不当处理。对一九五八年错划为右派的四名教师,全部进行了改正,同时较为合理地安排了每个教师的工作,充分发挥其专长及积极性。广大教职工心情愉快,工作热情高涨,学校工作呈现新的局面。
教学秩序得到初步的恢复和整顿。一九七七年,重新恢复了通过考试选优录取的招生制度,招收了七七级三个班,学生108人,入学学生大部分是高中毕业生,实行分科编班,设有数理、数化、语文三个专业,培养目标为初中教师。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东方红小学重新归属师范,恢复了原“师范附属小学”的名称。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作弄校师生努力开创师范教育新局面,校容、校貌、教风、学风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为“四化”建设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全校师生努力开创师范教育的新局面,校容校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为了进一步整顿教学秩序,学校党总支逐步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Manbetx710买球专用,先后建立了教职员工学习、工作、劳动、请假和考勤制度,评选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暂行办法、党总支关于加强思想革命化和转变领导作风的规定、关于加强学校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教职员工伙食管理问题的规定、图书借阅规则和阅览规则等等。这些制度,对于加强团结广大师生的组织纪律性,克服无政府主义,恢复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为了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诸城师范学校在“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遵照“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坚持以教学为主,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研活动,进一步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九七八年,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学校充实了政治、语文、数学、外语、史地、音乐、美术、体育等教研组力量,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规定星期日晚上为专门进行教学研究时间。是年,诸城、安丘、高密、五莲四处师范学校在我校进行了校际教研活动。
为了丰富教学资料,增强业务交流,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与许多有关学校和单位进行资料交流。一九七八年先后与七省四十二个单位建立了关系。如陕西榆林地区教育局教研室、天津宁河县教研室、临沂地区教研室、即墨师范学校等。同时,与本地区所有师范学校都建立了经常的联系。自七七年以来,学校组织教师先后到江苏省晓庄师范、丹阳师范,本省的济南、泰安、曲阜、菏泽、莱阳、文登、蓬莱师范参观学习,学习借鉴了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促进了本校教学工作的开展。
从一九八O年开始,开展电化教学,学校投资建起了电化教室,添置了电影机、电视机、投影仪等,设备逐步完善,把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操作、使用仪器的实际技能,以适应未来教学的需要。
是年,开始招收在职民办教师班。八O级共招收五个班,学生210人,其中两个普师班、一个民师班、一个英语班、一个体育班。从本年度开始,普通班和民师班,不再实行分科学习,培养目标为面向小学。
一九八一年,普通班招生对象改为初中毕业生,学制改为三年,民师班仍为二年。
在学校党总支的领导下,加强了对学校的基本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学校规模。一九八二年十月,建成学生宿舍楼一栋,面积为800平方米。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一栋面积1946平方米的实验楼又相继竣工,一九八三年,在校班级十六个,在校学生达584人,是诸城师范建校以来的高峰。一九八三年我校被评为省“教具配套”、“实验室建设”、“爱国卫生”和“体育达标”先进单位。
为了迅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适应教育形势不断发展的需要,学校党总支和校委会对教师在政治上关心,以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在生活上帮助,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在业务进修上支持,以提高他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真正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实到实处。学校新建和修缮教师宿舍,较好地解决了教师住房难的问题;至一九八四年底,共有九名教师参加了高师函授、离职学习,使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通过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使老教师焕发了青春,为发展师范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使青年教师思想开放,富有开拓精神,朝气蓬勃地奋斗在教学第一线。学校出现了一片生机蓬勃、奋发向上的大好局面。
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大大促进了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教师在教学中从严要求,一丝不苟,做到教学有进度计划、上课有正规教案、作业有批改指导、效果有检查考核,卓有成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还注意加强“双基”教学,为努力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新的形势下,我校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在学校党总支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的骨干作用,从认真贯彻“师范生守则”入手,先后积极开展了“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纪律教育” “专业思想教育”;大力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一九八四年,学校在八三级三班(民师班)进行了校风校纪百分制检查评比实验,一九八五年在全校各班推开,并制定了《校风校纪百分制评比记分细则》,对各班及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实行“综合成绩”考核。学校成立了校风校纪检查小组,坚持天天检查、周周公布、月月评比表彰,学期初评、学年总评,把校风校校纪检查评比成绩作为评选先进班级和优秀团支部的重要依据。
学校开展了“争创一流学校,争创先进班级、争创三好学生”活动,优化了育人环境,发展了学生个性,促进了学校的文明建设,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一九八五年潍坊市教委对全市中等师范学校的管理、教学、总务后勤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视导,我校以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得全潍坊市视导第一名。
六、学校党委建立以来
一九八六年,学校党组织由党总支改建为党委,党委和校委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致力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小学教师。
党委和校委会狠抓学校管理,注重Manbetx710买球专用建设。在一九八四年已有部分Manbetx710买球专用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和完善,到一九九O年一月学校已基本健全了各项Manbetx710买球专用。新的Manbetx710买球专用共分“教职工”和“学生”两大部分,56项内容。Manbetx710买球专用的健全,使学校管理工作逐步趋向于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一九八六年春,学校提出了“尊师爱生、团结谦逊、勤奋多能、求实上进”的十六字校风。随着德育工作和改革意识的逐渐强化,于一九九O年正式确立了“尚德、育才、求实、创新”的校风,同时确立了“辛勤、严谨”的教风,“勤奋上进、博学多能”的学风和校歌——《摇篮·航船》;同年12月,学校被潍坊市教表彰为“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一九八九年,学校确定了“办学先定向,育人先育德”的办学宗旨,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教育师生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了“校级领导包校、中层领导包专业、班主任包班、人人抓德育”的德育工作岗位责任制,制定了《德育大纲实施细则》,把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德育合力。一九九O年成立了德育工作研讨会。
学校制定了挂国旗和每周一早上升国旗制度和重大节日的专题教育和形势教育制度,同时还坚持了“时事新闻天天听、革命歌曲天天唱、国家大事天天讲”制度,把德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从一九八九年开始,又在全校深入开展了“学雷锋做新人”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气候。在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北京发生的学潮和动乱期间,我校无一人上街游行,无出现一张大小学报,教学秩序井然有序,有力地维持了安定团结的局面。
一九九O年春,学校开展了“迎亚运做贡献”活动,使广大师生增强亚运意识,激发爱国之情,学生自发向亚运会捐款260多元。是年,学校建立了“德育教室”,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爱解放军、爱学校的系列教育。还开展了“请三老、讲三史”(即请老干部、老教师、老校友到学校讲党史、教育发展史和校史)、参观调查、军学共建等各种有益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德育工作,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八七级体育一班学生姜勇,以勇救落水儿童、艰苦奋斗、助人为乐的突出事迹,于一九九O年上半年被诸城市委、诸城市政府表彰为“新长征突击手”,并被共青团潍坊市委、共青团山东省委分别授予“新长征突击手”和“学雷锋积极分子”光荣称号。
一九九一年,是实施“八五”计划的头一年,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两个面向,全面落实“双纲”,以“两个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农村小学教育发展服务)为立足点,以实施国家教委颁发的新的《教学方案》为中心,积极开展学校各项工作。
上半年,根据《新方案》的精神,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充实了教学内容,各科开始编写选修教材,下半年在二年级开设了选修课《中国文学史常识》和《数学》,发挥了对必修课补充延伸和拓宽的专业定向的指导作用;充实和健全了生物、地理、化学、物理、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的中心组活动基地;强化了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将学校的五亩菜园由个人承包归为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基地,全部进行育苗,包班管理,改原来的双周劳动半天为每周劳动半天,实行班主任跟班劳动制度,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了劳动技术能力。同时,以新的《教学方案》为中心,特别注重了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和能力的提高,学校从一九八九年酝酿,一九九O年进行试验,今年正式确定了“写、讲、唱、劳、制、导、用、当、交”学生必须掌握的十项基本功,并决定从今年开始每年十月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基本功比赛,每学年进行一次达标考核,并将考核成绩记入本人档案。
暑假期间,根据市委的部署,在教委的统一安排下,学校集中领导、集中时间,组织全校教职工深入开展了一次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这次活动,全校98名教职工参加学习,共写决心书、心得体会588份,学习笔记22000多字,学校出“社教科刊”三期,办“学习园地”六期;十二月份,学校又举行了“潍坊简史知识竞赛”,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广大教职工更加坚实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信念。
十一月二十六日,全省德育工作会议后,省教委师范处徐光文处长带领参加全省中师德育工作会议的各地(市)专教科科长一行24人来我校视察,徐处长在全面肯定我校各项工作的同时,特别赞扬了我校的档案管理、生物标本室建设和宿舍文化建设为三个“闪光点”。随后,各地来参观学习的络绎不绝。
为了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思想、业务水平,是年,学校还组织全体教职工每周坚持做到“五个一”,即:一次政治学习、一次升旗活动、一次教研活动、一次普通话学习、一次“三笔字”学习。
该年,学校被诸城市人民政府授予“花园式单位”荣誉称号,被市教委评为“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全市青少年百项科技活动先进单位”、“文书处理和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一九九三年二月二十六日,潍编字[1993]38号文件《关于调整诸城师范学校规格的批复》中,指出: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将诸城师范学校调整为副县级规格。一九九三年六月十八日,潍组任[1993]40号文件同意提名车至安同志担任诸城师范学校校长,一九九三年七月十七日,诸发[1993]14号文件,任命车至安同志为诸城师范学校校长。六月,诸城市教委徐宝俊主任来校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宣布,学校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校长负责制。十一月,学校调整了以学校领导、各处室负责人及教职工代表参加的新的校务委员会。新的领导班子,领导全校师生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针,进一步解放思想,端正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在“两个主动适应”上下功夫,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自一九九O年潍坊市教委决定在我校进行《新教学方案》的试点工作以来,不断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提高,至此,试点工作已取得一定成绩,并得到潍坊市教委的充分肯定。在原有的基础上,九三年,狠抓了注重必修课的主导性,强调选修课的针对性,讲求课外活动的实践性,明确教育实践的目的性,按照新大纲的要求,根据我市的经济、文化发展和当前小学教育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设了珠算、速算、微机、趣味数学、中国文学简史、音乐、美术、电教、应用文写作、复式教学法、特教基础、美学常识、历史、地理等十四门选修课,成立了微机、写作、家电维修、摄影、美术、民乐、管乐、舞蹈、篮球等十三个课外活动小组,充分发挥了第二课堂的作用,为学生的基本功能力的培养搭建平台,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为适应小学教育的需要准备丰富的“食粮”。这一时期的目标是“一专多能”,重点是“三字一琴一话”。为使工作做得扎实、有效,学校还制定了《学生基本能力考核手册》,做到教学、训练、考核一起抓。
是年,学校对照省颁《规范化学校标准》,开始着手准备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的工作,十月,省教委师范规范化学校达标验收检查组来我校就创建规范化师范学校的有关问题作了详细的指导。
一九九四年三月,学校按照副县级规格理顺并配齐了中层以上领导班子,并制定了《廉洁办学的十项规定》,形成了一个团结协作、奋发向上、战斗力强的领导集体。
教学上,学校转变“单纯知识培养”的狭隘人才观,代之以“合格加特长”的新型人才观,根据《新方案》的要求,继续深入进行了“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和教育实践”四大块有机结合的整体教学改革,在抓好必修课的基础上,特别注重了选修课和课外活动,重新建立健全了课外活动小组,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随着形势的发展,转变中师只培养小学教师的单一办学观。代之以开放型多功能的综合办学观,四月学校成立培训处。根据我校校园面积大、校舍宽余、师资力量雄厚的有利条件,走出校门,多方联络,千方百计开拓办学渠道,在继续与潍坊电大诸城分校联合举办成人专科函授班的基础上又分别与山师大、昌潍师专等院校联合举办体育、音乐、微机专业函授班,开创了我校多渠道、多层次办学的历史纪录,取得了办学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丰收。
为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要求,于十二月制定了《关于开展“三百”爱国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并召开了“三百”爱国主义教育动员大会,使这项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扎扎实实。
三月,学校召开了“学习雷锋、徐洪刚动员大会”,号召全校学生以雷锋、徐洪刚为榜样,争做合格师范生。
十月,团委组织团员青年进行了诸城师范学校首届成人仪式,增强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爱国意识。
是年,我校顺利通过了“省三级档案工作先进单位”评审。
一九九五年,继续推行“以必修课为主体,课外活动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的整体教学改革,根据实行“新工时制”的需要,结合上级安排,及时调整了教学计划,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省教委组织的全省中师生结业学科统考中取得了各科成绩及格率达到100%的好成绩。
二月,学校制定了《关于实现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的决定》,召开动员大会,设立了普通话监督岗,实施了“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工程,推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四月在省语委组织的九五届毕业生普通话水平测试中,102名普师班学生和69名体育班学生,获一级乙等的21人、二级甲等的72人、二级乙等的70人、三级甲等的8人,二级甲等以上的占总人数的71%。
五月,由崔正维老师指导的岳言坤等三名学生编辑的手抄报《烛光》在第九届全国中等学校手抄报评比中获“师生编辑组报”第一名。
九月,学校被潍坊市教育局、人事局联合表彰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
十月二十六日,隆重而圆满地举办了我校五十周年庆典活动。
一九九六年,学校以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小学教师为目标,以争创省级规范化学校为工作重点,以此推动其他各项工作的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四月,在潍坊市中师学生体育基本功比赛中,我校荣获团体总分一等奖,同月,在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的全省中师普通话文艺汇演中,我校荣获团体总分二等奖、组织奖和优秀节目制作奖;五月,在省语委举行的普通话测试中,我校九六届62名普师班学生,有30人获一级乙等,32人获二级甲等;六月,省教研室对全省中师一、二年级的数学、物理、化学,三年级的教育学、地理、语文等学科进行统考,我校取得优异成绩,及格率达98%,平均成绩和优秀率远远超出省定标准。
为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和科技工作,我校聘请徐宝俊、王治文、寇吉彦三同志为校外德育辅导员,聘请邹运东、常友祥二同志为我校科技辅导员,并确定了王尽美烈士纪念馆、气象局、外贸公司和54692部队四个社会实践基地,十月全体师生到四个社会实践基地举行了挂牌仪式。
为认真贯彻落实诸城市委、市政府和市教委关于对我市学校内部机制改革的精神,进一步改革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促进教职工队伍的优化组合,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从六月份开始,积极进行了学校内部机制改革,制定实施了《诸城师范学校关于实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结构工资制”四制改革的工作计划》和《诸城师范学校内部机制改革试行草案》,实行了“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结构工资制”内部机构改革,整个工作分学习、宣传、发动,讨论制定实施方案,层层聘任,安置落聘人员,实行校内结构工资制四个阶段进行,最后由校长向全体被聘人员颁发了聘书,结束了多年以来,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合理局面,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大大启动了办学的活力。
是年,学校在硬件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配置了钢琴45架、脚踏风琴99架、五万余元的全套管弦乐器,购置了体育器材和健身器材,八万余元的灯光和音响设备,实现了“五机一幕”进教室,建起了高档次的微格教室、语音教室、微机室、声像阅览室和电钢琴室,增添了编辑机、复制机等现代化教学设施。
一九九七年,是我校光辉的一年,学校顺利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的验收,成为潍坊市第一所迈入省级规范化行列的中师学校,于九八年三月隆重举行了挂牌仪式,潍坊市教委吴兰亭书记和诸城市副市长李士来同志亲自为我校挂牌。
是年,学校以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为契机,在抓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大力实施了“园丁科技教育行动”,把科技教育行动贯穿在“四大块”教学之中,在抓好原有课外活动小组的基础上,又成立了航模、无线电等课外兴趣小组,做到了“组织、制度、方案、时间”四落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十月,在我校举行的潍坊市中师生微机比赛应用竞赛中,我校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十一月,我校石小刚等六名同学又组队代表潍坊参加山东省竞赛,不负重望,一举夺得六个单项一等奖,以总分311.2分的绝对优势稳居全省第一名,在评比的八项一等奖中,我校独占四席,且全部进入前五名。同月,在全省首届中师航模比赛中,我校又在全省39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以骄人的成绩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和优秀组织奖,在单项比赛中,参加的六名同学,四人获得一等奖、二人获得二等奖,为我校及潍坊市争得了荣誉。另外,在山东省文学艺术博览会文学作品评选中,我校参赛的两名同学,获得金奖。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显示了我校的雄厚实力。
一九九八年,学校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把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作为切入点,大胆进行了“大信息、全开放、多媒体、高效益”的十二字教学改革尝试,为各处室、教研组统一配齐了微机,并投资8万多元建起了我市第一个多功能教室,全校教师掀起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投身教学改革的热潮,使“文化基础知识、学科知识、学科基本技能和教学基本功”三基教学进一步强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素质显著增强。
一九九九年,学校又投资40多万元,建起了多媒体教学系统和多媒体电子阅览系统,连通了全国101远程教育教学网,实现了校园微机网络化,提高了我校的现代化装备水平,并引导广大教师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讲、善导、激趣、引思”,启发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从八八级普师班中挑选两个班作为微机和音乐加强班,在教学计划上作了适当调整,每周增开六节专业课,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师范生,以满足小学教育对微机和音乐师资的需求,更好地体现了“师范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的精神。
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学校开展了“六个一”、“五创优”和“传、帮、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我校涌现出了一批政治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在十二月份举行的山东省中师数学教学改革观摩、教研成果交流活动中,王春华同志以骄人成绩荣登榜首,并将代表山东省参加翌年四月在成都举行的全国比赛;在一九九八年的“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评选活动中,肖华兵同志喜获三等奖;在诸城市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过关达标活动中有八名同志过关;诸城市职业学校“十佳”教师评选活动中,有两名老师榜上有名;在省、市及全国举行的各类比赛和论文评选中,我校教师有十九人获奖。
一九九九年,根据诸城市教委的统一部署,从四月份开始,在全校教职工中深入开展了以“讲师德、做师表、树正气”为内容的行业作风整顿活动,这次活动,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师范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使我校在行业作风建设上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活动中,学校向学生家长、各乡镇教委、市直小学和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发了《征求意见信》,听取各界对我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具体的整改计划和措施,十一月被诸城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窗口行业文明示范单位”,十二月被潍坊市教委表彰为“讲师德、做师表、树正气”活动先进单位。
五月,学校举行了“强烈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侵略暴行声讨大会”。
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从今年开始九九级普师班新生实行“三、二”分段的学习形式,即前三年为中师学段、后二年为专科学段,培养具有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
二OOO年,是我校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经受住了师范停止招生的考验,以积极的心态,认真贯彻全国、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一如既往地抓管理、创特色、争一流,使师范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7月,诸城市教育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对诸城师范撤销后的处理意见》,《意见》指出:自二OOO年七月至二OO一年六月底,诸城师范学校、实验中学的规格、人员、财产不变,仍由诸城师范、实验中学现任领导班子一如既往地领导、管理学校。把师范闲置的教室,借给实验中学使用,为了充分利用师范的教育资源,师范今年的毕业生毕业后,闲置的十一个教室,借给实验中学现在的初二年级使用,同时与师范合用一个操场、礼堂及部分功能教室,把师范富余的青年教师借调到市区普通高中代课,一方面可解决城区高中师资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使师范的这些青年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胜任普通高中的教学能力,为将来更好地从事高中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按照这一《意见》,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及早动手,齐心协力,认真做好转办高中的准备工作。一是利用暑假,开展了一次为期一周的“端正教育方向,明确教育思想”为主要内容的集中学习活动;二是选派15名青年骨干教师于八月分别到一中、繁华、九中进行为期一年的兼课,学习高中教学经验,三是走出校门,求取“真经”,组织有关领导奔赴胶州、胶南、安丘、昌乐等县市的知名高中参观考察,学习他们的办学经验;四是统一订购了高一教材、统考试题,要求老师在完成正常师范教学任务的同时,挤时间统研高中教材,研练高中习题;五是亲临高中听课,熟悉高中教学,先后组织十七名教师分别到寿光、安丘、昌邑等县市高中及我市一中、繁华等学校参加了“潍坊市普通高中教学能手”的评选听课活动。通过多种措施加压添码促提高,为办好高中作好充分的准备。
诸城师范建校至今,特别是近几年以来,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一年级侧重于“树立专业思想,做光荣师范生”的定向教育;二年级侧重于“巩固专业思想,做合格师范生”的正向教育;三年级侧重于“树立献身精神,服从国家分配”的去向教育,每年都请事业有成的往届毕业生回校进行现身教育。同时,还经常组织学生到小学参观调查,让他们了解小学,了解小学教育,接触小学生,培养和加深热爱农村小学和少年儿童的感情。
在教育教学方面,学校努力贯彻面向小学、加强双基、提高素质的办学方针,围绕培养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
一是突出目标性,进行整体性改革。各教研组和各任课教师,都根据本学科的实际,进行了积极而稳妥的改革。语文组进行了“导读教学”实验,理化组实行了“边讲解边实验”的教学尝试。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在一九八八年潍坊市教委组织的抽考中,我校平均分遥居全市之首,在抽考的11个学科中,夺得六个单科第一,在考生的前10名中,我校占了6名,且包揽了前三名。在一九九六年省教研室对全省中师一、二年级的数学、物理、化学和三年级的教育学、地理、语文等学科的统考中,我校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及格率达到98%,平均成绩和优秀率远远超出省定标准。
二是体现师范性,加强基本功训练。学校主要抓了“三笔字”、普通话和音体美等基本功的训练。对于三笔字,坚持天天练、人人抓、季季展、年年评。除书法教师的指导和训练外,各科教师都对学生的作业书写和课上板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并把书写是否规范、清楚,纳入了考试评分内容,以促进学生“三笔字”的训练和提高。对于普通话,一九八九年学校制定了《进一步搞好推普工作的决定》,成立了推普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学生的推普档案,一九九O年学校又建起了语音教室。一九九五年,学校又制定实施《关于实现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的决定》,为配合普通话教学,学校坚持了每天早上播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每天晚自习前“一分钟”演讲。同时,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回答问题、与老师同学交谈、集会发言等必须用普通话,在全校造成一个推广普通话的浓厚氛围,在省语委对历届毕业生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获二级甲等以上水平者达70%,在全省中师普通话文艺会演中,我校荣获团体总分二等奖、组织奖和优秀节目制作奖。
对于音体美,要求学生“学三门全面发展,专一门能讲会教”,并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书画展评和比赛,加强指导和训练,学生的文体水平和艺术素质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其中,一九八六年在潍坊市首届中专运动会上,我校男、女代表队双夺魁,又代表潍坊市参加省首届中专运动会,男、女队又全获第一名,其中五名运动员被选入省队参加全国大中专运动会(教练和领队全是我校的),又一举获得全国中专组总分第一名,5人夺得9块奖牌(2金、3银、4铜),受到省教育厅、省体委、团省委的表彰和奖励,我校被授予省、市、县三级体育先进单位。一九九三年,潍坊市第十四届全民运动会,我校丁树华同学获110米跨栏第一名,丁海红同学获十项全能第二名。在一九九四年诸城市第十九届全民运动会上,我校分别获得男子高中组和女子高中组篮球比赛第一名,田径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并获得特殊贡献奖。在一九八七年全国中学生手抄报比赛中,我校获得二等奖,一九九五年在第九届全国中等学校手抄报评比中我校学生编辑的手抄报《烛光》获“师生编辑组报”第一名。
三是注重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劳动实践、教育实践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广阔天地,提高他们的教具、标本制作、实践操作、劳动报务和教育教学能力。学校先后成立了微机、测量、收录机装修、标本采制和各种文体活动中心组十四个,办起了《桃李文学社》、《中师生活》半月报、《师苑团报》等刊物,每周活动一次,定期出刊。建立了劳动实践、劳动技术和教育见习和实习制度,以保证实践活动的经常性、制度化,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能力。一九八九年在潍坊市教委组织的中师毕业生教具制作、讲课比赛中,我校夺得总分第一名。一九九O年我校两名同学参加潍坊市教委在潍坊工人新村小学举行的毕业生讲课比赛中,又夺得全市第一名,两个共讲四节课,三节课获得一等奖,一节课获得三等奖。一九九六年,在省、市组织的文艺会演、实验制作、基本功比赛中,我校学生共获得省一等奖1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个;潍坊市一等奖1个、二等奖10个;诸城市一等奖7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5个。一九九七年,在山东省规范化师范学校评审验收时,我校学生的基本功汇报表演,博得评审组的一致好评。
总务后勤工作,认真贯彻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的方针,积极搞好勤工俭学、校园建设和师生福利,勤工俭学项目不断完善扩大,到一九九O年校办工厂已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20余万元、纯收入13.5万元的“诸城市电器开关厂”,一九八五年白手起家建起的“工艺美术服务部”,收入逐年增加,一九九O年达到了4万元,该年全校勤工俭学总收入突破了18万元,以后逐年增加。一九九四年后学校加强了对勤工俭学工作的领导,由一名副校长主管,并配备了专职财会人员,各部分的帐目统一管理,对以往勤工俭学方面的遗留问题进行了认真清理清查,摸清了底子,理顺了关系,理清了工作思路,与各项目负责人签订合同,引导他们走向市场参与竞争,提高了经济效益,勤工俭学总收入达到55万元。一九九五年,勤工俭学项目不断扩大范围,新上木材厂一个,在农业银行的支持下,创办了储蓄所,勤工俭学总收入64.9万元(其中多种形式举办各类专业班收入35.17万元)。一九九六年,学校办起了较大规模的师苑汽修厂,师范储蓄所也正式挂牌营业,勤工俭学收入60万元(其中多种形式举办专业班收入17.7万元)。一九九八年收入65万元(其中多种形式举办专业班收入11万元)。一九九九年,勤工俭学各个部分克服市场疲软等种种困难,仍然收入64万元。二OOO年收入65万元。勤工俭学的收入,大大促进了学校的校改建设,改善了我校的办学条件和师生福利。
学校建设方面,在一九八三年建起实验楼和学生宿舍楼各一座的基础上,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建起了面积为2075平方米的教工宿舍楼一栋;一九九O年五月又建起了面积为2267平方米的办公楼一栋;一九九二年七月,投资10万元改建了学校传达室和学校商店,是年八月一栋面积为3214平方米并附设阶梯教室的教学楼竣工,还修建了假山等景点,安装了水暖锅炉、增添了电烤箱、设立了教工来客“小炒部”,重建了油条房,建起了教工活动室,为师生的工作、学习、娱乐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方便。一九九三年建起了校门东侧二层沿街楼房一栋;是年十二月建起了礼堂、学生餐厅于一体1300平方米的学校礼堂。一九九四年完成了学校大门口的改造,修建了体育场周围看台;教师宿舍楼和学生宿舍楼破土动工;一九九五年六月,为迎接诸城师范建校五十周年庆典,学校拆除了多年使用多年的礼堂,对教学楼与办公楼之间的广场进行了重新规划、整修、建起了融校标、烛光亭于一体的文化广场;十二月建筑面积为2105平方米的艺术楼交付使用;又建起了建筑面积2695平方米的六层教工宿舍楼,36户教职工家属乔迁新居;同月,一座3542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建成,从此,学生结束了多年以来住平房宿舍的历史。一九九六年十二月,投资35万元建起了汽修车间;一九九七年十二月,投资300万元建筑面积2256平方米、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体育馆峻工,并被潍坊市质量监督站验收为优良工程。一九九八年十二月投资300万元,建筑面积2698平方米的高标准、高质量的图书楼建成,大大优化了办学条件。
另外,对学校空闲地方铺了草坪,进行了美化、绿化,对校内的所有道路进行了硬化,整个校园内做到了“见缝插绿、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景点满园、百花环翠”。
诸城师范学校自从在炮火中诞生以来,不断完善,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建校至今,共培养前师毕业生16届,学生达1300余名,速师毕业生近200名,中师毕业生29届,学生达万人。同时,还为诸城乃至潍坊市的中小学培训了大批在职教师,为繁荣和发展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它历尽沧桑,经历了炮火的洗礼,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岁月,也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浩劫和一九八九年北京发生的学潮和动乱的考验,走过十分曲折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诸城师范学校进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发展时期,在上级党委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学校党委和校委会的率领下,本着“回顾过去——继承、立足现在——探索、瞻望未来——创新”的原则,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教学秩序井然有序,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实现了育人环境优美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学设施现代化、学校管理规范化。
二OO一年八月二十三日,经诸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省诸城师范学校与原实验中学(初中)正式合并。二00二年七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鲁政字[2002]283号文件《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山东省诸城师范学校改为潍坊艺术体育中等专业学校的批复》,并指出:新的诸城市实验中学在业务上受潍坊市教育局的管理和指导,由诸城市教委直接管理,保留副县级规格。从此,诸城师范学校走完了她光辉的里程,完成了她特定的历史使命,“山东省诸城师范学校”这个光辉的名字永久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