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简介
诸城实验中学已走过80余年光辉历程,始建于1931年的山东省立十三中,于1945年初更名为山东省滨北中学,1950年7月更名为山东省诸城师范学校。2001年8月,山东省诸城师范学校和原诸城市实验中学合并成立现实验中学,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占地220余亩,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现有138个教学班,9442名学生,629名教职工,师生共计10071人。学校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是潍坊市重点调度的22所重点高中之一,学校被确定为中央教科所、山东省教科所实验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基础教育名校、全国德育实验先进学校、全国创新教育示范校、全国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学校等国家级荣誉称号和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等省级荣誉称号。学校现有山东省特级教师4人,省级教学能手3人,潍坊市优秀教师12人,潍坊市教学能手63人,诸城市特级教师7人,诸城市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131人,中学高级教师105人。共有硕士研究生120人,心理咨询师135人。
二、办学理念
校训:用心思考未来
校风:成功=热情+远见+行动。
教风:
抓常规、抓末端、抓细节,将落实进行到底;
抓学习、抓团队、抓科研,靠创新赢得领先。
学风:
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
奋斗目标:
实施文化立校,打造精品实中,创建中华名校。
培养目标:
做群体3%的人——志向高远,目标明晰,意志坚强,全面发展。
教育追求:
教师“三做”:内修师德,外树师风,做有口碑的教师;善于学习,用心思考,做有思想的教师;努力工作,不找借口,做有责任的教师。
学生“三做”:立诚立德,慎独明理,做有素养的学生;志向高远,勤学善思,做有智慧的学生;学会感恩,乐于奉献,做有担当的学生。
教育理念:
学习生活的常识,学习生存的技能,学习生命的意义。
保护天性,张扬个性,完美人生。
今天送我一个学生,明天还您一个栋梁。
创办优质教育,创造成功人生。
核心教育理念:
实施文化立校方略——人本化管理、研究性教师、创新式学生、学习型校园,把学校建设成富有人文情怀、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
三、目标思路:
(一)总体目标
近期目标:全力打造“四个实中”:实力实中、魅力实中、活力实中、合力实中;奋力打造“两支队伍”:名师队伍和名生队伍;努力实现“三个全面”:全面推进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冲击教育教学质量全市最高峰,全面提升办学品位和特色。
中期目标:追寻教育的本真与厚重,办内涵丰富、行为稳键、特色彰显、发展强劲的学校,形成良好的教育品牌,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长期目标:跃上高端,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培养大批具有民族情感、担当意识与世界眼光的高层次人才。
(二)具体目标
常规管理: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意识,深入实施科学合理的部门及个人评价、激励机制;继续落实精细化管理,强化后勤管理;依托六大工作机制,促进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开展;落实科学管理、人文管理、层次管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提升领导力、执行力。
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的向心力、凝聚力;将师德建设置于首位,努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确保实现“零事故、零违规、零投诉”。努力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引导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三大工程,做细做实各级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德育工作:构建整体德育网络,建立健全德育队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化全员育人工作制度,全方位落实十二项育人制度,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优秀公民道德素质和健全人格;深入挖掘德育内涵,充实与完善“主题化、课程化、机制化”德育工作体系,突出活动特色。
课程建设:加强课程领导力建设,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尊重、信任、指导学生,发展学生个性,促进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建立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建设体系,整合、拓展国家课程,开发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教学工作: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大对教学常规、学习常规落实力度;优化教学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督查、指导与监控。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科研工作:建立、健全科研工作机制,认真做好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提升教育科研实效和质量;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和各项培训工作,确保完成上级部门关于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的各项指标。
特色工作:继续探寻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办学发展模式和渠道,在四大特色方面实现新突破,发挥特色品牌效应,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宣传正能量,加强家校联系,提高学校知名度。
(三)管理思路
以“科学、规范、高效”为总要求,以“严、细、实”为工作标准,实施“五大工程”(岗位效益工程、创新时效工程、科研名师工程、自主成长工程、培植沃土工程)和六大工作机制(工作沟通交流机制、工作督查机制、主题德育机制、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后勤管理机制、科研工作机制),向科学管理、精致管理、人本管理要效益。
四、办学特色
近年来,我校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立足自身实际,挖掘自身潜能,打造自身特色,以满足学生多元学习需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努力做到特色立校、特色兴校、特色强校,真正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办促进人民幸福教育的社会需求。
(一)依托文化立校特色,使学生具备良好文化素养
1.实施文化立校方略,建设富有人文情怀、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
围绕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我校确立了新的校训(“用心思考未来”)和教育理念(“学习生活的常识,学习生存的技能,学习生命的意义”、“保护天性,张扬个性,完美人生”、“今天送我一个学生,明天还您一个栋梁”、“创办优质教育,创造成功人生”)一系列发展策略,构成了我校文化的核心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我校的文化立校方略,最终形成了我校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实施文化立校方略——人本化管理、研究性教师、创新式学生、学习型校园,把学校建设成富有人文情怀、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
2.打造文学魅力校园,让文学成为师生心灵的栖息地。我校大力倡导读书和写作,成功入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发起,在全国重点中学建立的“中华少年写作园”,这一殊荣的取得,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牌,使学校在指导中学生写作、作文教学上能有更多的经验交流并及时获得专家指导,获得作文教学与少年写作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作文教学也由此成为学校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山东当代文学院潍坊分院也落户我校,充实和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成为全国首家省级文学分院落户校园的中学。浓厚的文化氛围,为广师生创设了良好的阅读、写作软环境,使文学活动成为常态,校园真正成为了师生遨游书海、寄情笔墨的精神家园。
(二)依托主题德育特色,使学生具备高尚道德品质
我校逐步建立完善了主题德育机制,进一步深化德育工作主题,创新德育工作方法,构建德育主题化、主题活动化、活动系列化新模式。以十一个德育主题活动及校本德育课程为载体,将德育上升至操作层面,着力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1.实施主题德育月活动。自2012年起,我校确立了十一个德育主题,内容涵盖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意志品质、合作意识、审美情趣等多个维度,具体到每月的主题是:一月为“责任·效率”教育月,二月为“亲情·美德”教育月,三月为“文明·礼仪”教育月,四月为“传统·习俗”教育月,五月为“劳动·恩情”教育月,六月为“理想·信念”教育月,七、八月为“实践·探究”教育月,九月为“习惯·规范”教育月,十月为“感恩·励志”教育月,十一月为“安全·法制”教育月,十二月为“诚信·慎独”教育月。
2.着力德育课堂建设,构建校本德育课程。实行主题德育课程化,政教处组织管理人员、一线教师编写主题德育课程教村,每一个主题一般设置18个课时;协调各级部安排好德育课程计划,采取班会授课制和分散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注重传统德育与校本德育结合,以“十一个德育主题”为基础,并赋予它们新的内涵,将生命教育、环保教育、安全教育、个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现代科技教育等内容充实其中,以人本主义的理念开创体验德育、人本德育、实践德育的工作原则,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三)依托科技教育特色,使学生具备创新探究精神
近年来,我校在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以全面加强新课程实施、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为依托,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大特长生、名生培养力度,使一大批学有所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在电脑机器人、信息学奥赛、电脑制作、创新发明等方面屡获佳绩,成为普通高中科技创新教育的一面旗帜。
1.机器人足球,“踢” 出创新教育新天地。在电脑机器人活动方面,我校在政策和财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成立了机器人活动领导小组,建立了机器人实验室,成立了机器人社团,并定期开展活动,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各个级别的比赛,让学生在赛场上尽情“驰骋”,不断磨练提升水平,为取得良好成绩奠定基础。
2.信息学奥赛,“赛”出创新教育的风采。我校高度重视信息学奥赛,从初中阶段即开始物色苗子,在培养期间,为他们量身打造培训方案,做到学习文化课和参加竞赛两不误。经常组织各种实战演练,让学生在有效时间培养实战经验,体会大赛气氛。定期组织各种集训,给选手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自2009年至今,我校在各级别赛事中共40余人次获得大奖。
3.电脑制作,“敲” 开学生智慧之门。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电脑制作活动,指导教师在课堂上发现优秀苗子,并加以培养,成立了动漫制作工作室和电脑制作社团,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及时准确掌握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动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别的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9年,张静宜同学的程序设计《网络课程表》获潍坊市二等奖;2011年,王笑航同学的平面设计《农业园区区徽设计》和丁慧姿同学的平面设计《杨春酒店VI》同获潍坊市二等奖,张宸华同学的三维动画《重生》获省二等奖,臧运霞同学的手机动漫《校讯通方便你我他》获全国三等奖。2011年我校获山东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最佳组织奖。
4.创新发明,“燃”起学生的创造火花。为使科技创新真正走近学生,我校成立了专职创新发明教师队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并将很多发明实物带进教室,使学生认识到创造就在身边,人从都能进行创新。为了鼓励更多学生进行创新,我校还将学生的专利作品在学校里进行展览,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创新。每学期征集学生创意,并对优秀创意进行评比和奖励,形成深厚的创新氛围。
(四)依托学科拓展特色,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
我校注重深入挖掘学科内涵,拓展学科知识外沿,通过整合拓展国家课程,开发系列校本课程,加强学科能力培养,注重学习方法指导,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思维含量,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1.整合拓展国家课程,促进校本课程系列化。进一步整合、拓展、深化国家课程。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对国家课程进一步整合、拓展、深化;制定详细的学校课程计划和学分认定方案,从课堂表现、平时作业、随堂检测、模块考试四个方面,按比例制定每个学段的学分要求,建立补考制度;认真实施选课制和走班制,实施学分制管理,建立新的课程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促进每位学生健康发展;充实完善各个功能教室,为新课程实施提供硬件保障。加大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开发四大系列校本课程——文化系列,包括学校文化、地方文化;德育系列,即主题德育教育;科技系列,即机器人、信息学、电脑制作等;学科拓展系列。
2.注重学科能力培养,挖掘学科内涵,拓展学科外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积极地、主动地、广泛地获取知识与信息,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从而培养出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校在课堂教学中既重视教的过程,更重视学的过程;既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对学生学科素质的开发。
3.加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我们注重从预习、听课、阅读、笔记、作业等方面指导学生,使他们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我们加强了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听课方法的指导、独立思考方法指导、整理归纳方法指导和自主学习方法指导。同时注重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和教师有的放矢的辅导,使自学和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有机结合。教师给学生提供大量地独立钻研和自主实践的时间、空间和具体条件、教师不仅“精”研教材,而且在“导”字上下功夫。改变过去注重强调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积积极引导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近期发展
2012-2013学年,在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协力,团结务实,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呈现出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良好势头。
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教学质量大幅提高。上学年,我校在潍坊市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汇报展示中得分第一,在诸城市课堂教学大赛,获团体第二名。受邀参加“山东省初中四名校课程与课堂改革研讨会议”并做了典型发言。高考重本目标完成率在全市名列前茅,尖子生实现重大突破,张宸华、赵容宇同学被复旦大学提前录取,赵明锐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耿超同学被南开大学录取,艺术、体育综合评价全市第一,中考再创辉煌,优秀生群体特别突出。
办学特色日益突出,各项竞赛成绩喜人。我校在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努力探索多样化、特色办学模式。经过多年的锤炼、积淀,形成四大特色项目:文化立校、主题德育、科技教育、学科拓展。上学年,在涉及这些项目的各类竞赛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张宸华、赵容宇两位同学在中小学电脑机器人足球赛上,连夺潍坊市、山东省、全国三个冠军,以较高的分数通过复旦大学选拔考试并被提前录取;李娜同学获“作家杯”第十五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武大为同学勇夺“山东省第四届中小学生经典诵读与演讲大赛”高中组冠军,并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中,取得全国总决赛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从而获得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重点高校自主招生面试资格。武文轩、刘信辉、刘鑫同学,夺得了潍坊市机器人创意项目冠军并进军省赛;张凯旋和武大为两名同学获诸城市高中生英语口语大赛一等奖。刘信辉、董芮涵、孙浩东三名同学在山东省科协举办的第十三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机器人创意中荣获一等奖。刘芳、石玉叶老师指导的学生代表诸城参加潍坊市中学生阳光体育健身赛轮滑比赛获得初中组第一名,并获省赛第三名。王桂森、范金花老师指导的学生代表诸城参加潍坊市击剑锦标赛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张金燕、李海燕老师负责编排的经典诵读节目诗朗诵《中华少年》被推荐代表诸城市参加潍坊市经典诵读节目比赛。
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社会满意度高居第一。我校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正大置业集团、希努尔集团为激励我校广大师生努力拼搏、奋发向上,努力为家乡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慷慨解囊,在我校设立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竞赛成绩优异的学生和辅导教师。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的社会满意度调查中,初中满意度为99.33%,高中满意度为99.17%,高居全市第一。
诸城教育、诸城电视台、潍坊教育、潍坊日报、中国德育等新闻媒体对我校特色办学和教育教学改革做了典型报道,引起很大反响,全国各地来我校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香港青年会书院、湖北襄阳教育局、陕西榆林教育局、沾化县教育局、秦皇岛市海港区教育局都纷纷派人来我校考察学习。我们用辛勤的努力,让实验中学这个充满魅力的名字响彻在密州大地;我们用突出的业绩回报诸城父老乡亲给予我们的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