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十五届“作家杯”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市实验中学高中部李娜同学勇夺一等奖,获得重点大学自主招生资格。这是潍坊市中小学生在本此大赛中获得的唯一的一等奖。
消息传来,实中人并末感到特别意外。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李砚祥说:“近年来,学校在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多样化、特色办学模式,依托学校悠久的文化底蕴,大力倡导读书、写作,着力打造书香校园、文学魅力校园,让文学成为师生心灵的栖息地,把学校建设成富有人文情怀、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
浓厚的文化氛围,为学生营造良好写作环境
美国教育家伯尔凯说,一个办得很成功的学校应以它的文化而著称,即有一个具有价值和规范的结构、过程和气氛,使教师和学生都被纳入导致成功的教育途径之中。2002年该校确立的文化立校方略,通过反复的积淀、升华,已经逐步内化为全体师生的内在需求,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学校各项工作得以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该校大力倡导读书和写作,校园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书香、墨韵。该校成功入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发起,在全国重点中学建立的“中华少年写作园”,原国家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为其题写了匾牌。这一殊荣的取得,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牌,使学校在指导中学生写作、作文教学上能有更多的经验交流并及时获得专家指导,获得作文教学与少年写作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作文教学也由此成为学校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山东当代文学院潍坊分院也落户该校,充实和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成为全国首家省级文学分院落户校园的中学。
浓厚的文化氛围,为广师生创设了良好的阅读、写作软环境,使文学活动成为常态,校园真正成为了师生遨游书海、寄情笔墨的精神家园。
高效的阅读体验,为学生写作厚基固本
新教育实验者朱永新说:“改变,从阅读开始!”该校非常重视读书活动,《中国教育报》曾以《我们给读书一个“特权”》对该校进行了专题报道。学校建立了高规格的图书馆和阅览室,现存书20万余册,而且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古籍善本,并建立电子阅览室、音像资料室等多媒体功能室,拓展了图书馆的功能,方便师生借阅书籍、查询资料,使其成为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阵地。
从初一到初三,从高一到高三,每个班级在一周内都安排两节公共阅读课。阅读课上,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自主挑选符合自身口味的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学校还经常组织阅读知识比赛,举办“读书笔记”“生活随笔”展评,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阅读效益,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为进一步推进师生的阅读活动,该校每年举办一届“百日读书节”,每一届确定一个主题,迄今为止,已举办了十届,成为师生们读书学习活动的一个特殊的节日。在读书节活动中,由政教处负责,各年级主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具体组织的“图书超市”,成为“读书节”的一大亮点,借助这样一载体,让互通有无、资源共享、以诚为本、利己也利他的现代儒商经营思想,不经意间走进学生的心里,为其未来成功人生奠基。
丰富的文学活动,为学生搭建多维展示平台
文学并非少数人“垄断”的奢侈品,而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文学就好像一盏明灯,能点亮人们的心灵。为给广大师生创造一片孕育文学创作的沃土,实中开展一系列校园文学活动,旨在点亮师生的心灵之灯,给师生们一个诗意的栖居,使学校成为一道美丽与希望同在的风景,成为一个文化与精神共生的家园。
为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让学生更大范围地参与到文学创造活动中来,给学生一种团队归属感,自觉融入并不断拓展校园文学活动,学校高度重视文学类社团建设。“演讲社”“现代文学社”“读书社”“作文与人生社”“学生小记者团”等社团相继成立,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其中“文学社”的社刊《现代》同时也是学校的校刊,贴近校园生活,深受师生的喜爱,被评为潍坊市优秀校刊。“演讲社”组织多次演讲辩论活动……一系列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文学素养,拓展了文学创新能力。
墨香引得“捷”飞来。在第十四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该校成绩突出,共获得29个奖项,其中国家特等奖2个,国家一等奖1个,国家二等奖1个,省级特等奖6个,省级一等奖10个,省级二等奖4个,省级三等奖5个。在“山东省第四届中小学生经典诵读与演讲大赛”中,该校武大为同学代表整个潍坊地区参与角逐,勇夺高中组冠军,并在赛后参加了山东教育电视台的赛会优秀节目录播活动……一系列文学创作成果的取得,彰显了师生强大的文学创造力,也是该校文化立校、突出文学特色的必然结果。